高雄建地,高雄建地出售,高雄建地買賣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高雄建地,高雄建地買賣,高雄建地出售.買高雄可以分割臨路建地出售資訊.找便宜的投資高雄建地,買高雄市建地.找高雄建地實價登錄行情,高雄買建地,請指定高雄建地網站-www.高雄廠房買賣租售.tw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第1頁561563最後頁
共5793筆/共580頁
打炒房傷建商?大咖早就嗅到這風向 轉投這產品2023/02/02發佈



▲台北市辦公室空置率持續下探新低,2022年第四季僅剩下2.38%,刷全年最低紀錄。(圖/信義全球資產公司提供)



信義全球資產公布2022年台北市七大主要商圈辦公室空置率調查,結果顯示,台北市辦公室空置率持續下探,至第四季僅剩2.38%,刷全年最低紀錄,顯示商辦市場趨熱。對此,建設公司在推案策略上已有所調整,轉向辦公室、廠辦類商品,且著重打造具智能永續概念的頂級辦公大樓,未來新案進場可望帶動整體租金行情,展望2023年趨勢,整體商辦市場將朝向租金緩漲、供需漸穩的方向發展。



根據信義全球資產調查,北市商辦各季空置率走勢呈現連三降,第四季更創下空置率2.38%,為各季中最低,相比第一季2.54%,減少了0.16%,顯示由於市區近年未有大規模商辦大樓新增供給,且不少老舊商辦投入都更危老重建,導致商辦持續處於供不應求,空置率續低,使整體租金緩步上揚,第四季平均租金為每坪2,393元,相比第一季成長約2%。



觀察2022年台北市主要商圈第四季辦公室空置情形,南京四五段商圈空置率僅0.97 %為七大商圈中最低,再來是敦南商圈以0.98 %次之;信義世貿商圈則以1.55 %居第三位;就平均租金表現看來,第四季由信義世貿商圈每坪3,385元奪下榜首,敦南商圈2,143元居次,第三名為松江南京商圈的1,997元,顯示精華商業區、工商活動熱絡、交通便捷的辦公大樓,仍是企業在做租賃決策時的優選。



對比2022年內政部已揭露之實價登錄租金資料,全市共出現11筆實價租金每坪4,000元以上,全數由信義世貿商圈包辦,上榜大樓包含:台北101、國泰置地廣場、華新麗華大樓、遠雄金融中心及南山廣場,信義世貿商圈商辦屋齡多在20年內,區位條件佳、樓況好、加上指標企業持續進駐,都是租金單價逐年追高的原因。



而租金居次的敦南、敦北民生商圈為台北市發展較早的辦公商圈,大樓屋齡以30年以上的「大齡」商辦為主,但由於位處市中心、緊鄰捷運站,就企業選址及員工招募來說,仍具備誘因、願意支付更高的租金,觀察2022年實價租金,宏國大樓出現一筆每坪月租金3,058元的紀錄,為信義世貿商圈之外,2022年實價租金最高的大樓,同時也創下該棟租金紀錄。



信義全球顧問發展部經理林建勛分析,早期市區商辦產品規劃多為500坪內,就目前產業朝向多角化、集團化經營,業務項目增加,相關部門及員工人數也均有成長,辦公室若四散在不同大樓,易影響跨部門合作上效率,因此企業多傾向整合辦公室、集中在同棟大樓,或規劃整棟企業總部,更有利於運營,還可提升品牌識別度。



林建勛進一步解析,在產業需求支撐,包括興富發、華固、國揚、皇翔等,都已投入商辦大樓開發,因應市場需求朝向大坪數規劃,格局可彈性運用,多功能會議空間滿足不同型式會議需求,因此新大樓相比舊大樓來說租金會較高,吸引付租能力較高的高科技產業、大型企業、外企等進駐,隨著新大樓供給陸續釋出,租客將有更多元產品選擇,供需將從目前供不應求,逐漸朝向供需穩定方向發展。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雙夾擊打房!2022表現弱,2023恐更糟2023/02/02發佈

內政部2023年1月31日公布2022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合計318,101棟,較2022年量縮8.6%,六都除台中增加1.4%外,其餘縣市均明顯減少,其中又以高雄衰退17.3%與台南減少13.7%比例最高,顯見南二都熱度漸退,另外眾所矚目的新竹縣市表現也差強人意,新竹市衰退32.8%,新竹縣減少11.1%,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指出,2022年在全球央行連續升息,經濟表現不佳,國內又有打房政策等因素,表現不盡理想,同時也成為2016年房地合一上路以來的首次下滑,在前景不明下,2023表現恐更糟。


▲政策經濟雙夾擊,2022表現弱,房地合一後首次衰退,2023恐更糟

▲政策經濟雙夾擊,2022表現弱,房地合一後首次衰退,2023恐更糟

綜觀各都會表現,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認為,台中雖有交屋潮,但難掩頹勢,而台南與高雄年移轉總量除因為量體不多,減少幅度明顯外,短期內價格飆升速度太快,亦是買氣急凍的重要因素,反觀北部因為退燒早,在資金退潮下,反而成為最持盈保泰的一群,至於在科技業業績大噴發下受惠的新竹縣市,2022年科技業多數仍處於庫存狀態,業績表現不佳,加上區域房價已高,自然不容易有表現。隨著平均地權條例即將上路,建商應會更為保守,未來市場恐僅有自用與成屋成為交易主力,市場動能長期堪憂。



不過,在2022年交易中,值得注意的是,彰化、南投、屏東、雲林、台東、基隆等區域成交量不減反增,徐佳馨認為,低價區仍有吸金效果,加上在地業者積極推案,很容易形成一片榮景,但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無實際產業與利多支撐,在少子化等壓力下,這些區域未來很可能成為外強中乾,購屋人不可不注意。


▲各主要都會移轉量表現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2022年移轉棟數破3年新低 繼承贈與創歷史新高2023/02/02發佈



官方全國移轉數據完整出爐,2022全年建物買賣移轉31.8萬棟,跌破32萬棟,且創近3年以來新低;相較於買賣交易出現明顯衰退,建物繼承及贈與登記卻較前一年度成長。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房市出現先盛後衰,下半年移轉比起上半年減少了14%,近半年的市況比全年呈現的數字還要清淡。



 



價漲量縮 房市進入盤整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2022年房價已經見高,不過交易量已經跟不上,一手市場的預售揭露數量衰退,整體的買賣移轉棟數也減少,反映房價高檔市場追價動能不足,加上資金行情退場、房貸連續升息與政策打擊炒房等因素下,房市已經進入盤整期。



 



買賣移轉年減9% 繼承移轉卻創新高



統計顯示,2022年全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31.8萬棟,年減9%,移轉棟數創下近3年來新低,全年建物繼承移轉登記則達7萬棟,首見突破7萬棟並創下歷史新高,繼承移轉登記增加主要與人口老化有關,2022年全年贈與移轉則達到5萬棟,贈與數量則寫下7年新高,雖然市場買賣衰退,但贈與和繼承反而雙雙增加,顯示「送的比買的」還熱絡。



經濟疲弱政策打房 房市仍以自用當道



曾敬德表示,2022年是近6年首度移轉棟數呈現衰退走勢,房價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但交易量卻已經減弱,加上整體環境對於房市支撐力道減退,台股資金行情消退、利率升到接近2%,近期經濟表現疲弱、通膨預期降溫、政策打擊炒房等因素匯聚之下,民眾對於未來房價看法已漸趨保守,自用當道仍會是2023年的房市主軸。



近三年建物移轉登記表。(圖/信義房屋提供)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市交易冷「2023更慘」 專家示警6區:恐外強中乾2023/02/02發佈



內政部1月31日公布2022年全台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交易量合計318,101棟,較去年量縮8.6%,六都除台中增加1.4%外,其餘縣市均明顯減少。



 



政策經濟雙夾擊 2022表現弱



買賣移轉棟數減少的縣市中,其中又以高雄衰退17.3%與台南減少13.7%比例最高,顯見南二都熱度漸退,另外眾所矚目的新竹縣市表現也差強人意,新竹市衰退32.8%,新竹縣減少11.1%,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指出,2022年在全球央行連續升息,經濟表現不佳,國內又有打房政策等因素,表現不盡理想,同時也成為2016年房地合一上路以來的首次下滑,在前景不明下,2023表現恐更糟。



(示意圖/pixabay)



房地合一後首次衰退 2023恐更糟



綜觀各都會表現,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認為,台中雖有交屋潮,但難掩頹勢,而台南與高雄年移轉總量除因為量體不多,減少幅度明顯外,短期內價格飆升速度太快,亦是買氣急凍的重要因素,反觀北部因為退燒早,在資金退潮下,反而成為最持盈保泰的一群。



至於在科技業業績大噴發下受惠的新竹縣市,2022年科技業多數仍處於庫存狀態,業績表現不佳,加上區域房價已高,自然不容易有表現。隨著平均地權條例即將上路,建商應會更為保守,未來市場恐僅有自用與成屋成為交易主力,市場動能長期堪憂。



不過,在2022年交易中,值得注意的是,彰化、南投、屏東、雲林、台東、基隆等區域成交量不減反增,徐佳馨認為,低價區仍有吸金效果,加上在地業者積極推案,很容易形成一片榮景,但要特別注意的是,若無實際產業與利多支撐,在少子化等壓力下,這些區域未來很可能成為外強中乾,購屋人不可不注意。



(圖/翻攝自住商不動產)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北市預售案申報量續縮 年減近一半2023/02/02發佈





台北市政府公布2022年第4季全市申報備查的預售建案,共計24案,較前期38案減少36.84%,較去年同期減少46.67%;累計年申報數135案,較前期156案減少13.46%,較去年同期155案減少12.90%。



截至2022年第4季累積申報量618案,較前一季594案增加4.04%,較去年同期483案增加27.95%。



12行政區預售建案資訊申報量,以大安區5案居首,其次是北投區4案。從預售建案用途及戶數觀察市場預售產品推案特性,仍以住家為主流,占比87.5%;住家用建案戶數以80戶以下小社區為主,占比70.83%。 



預售屋市場常見的購屋預約單,在實價登錄2.0新制實施後,法令明定購屋預約單禁止轉售,去年第4季共查核7案預售建案,除1案預約單約定不利於買受人之違規情形,其餘查核項目6案皆符合規定。 



而查核預售建案買賣定型化契約,是否符合內政部訂頒之應記載及不得記載事項進行27項重點,合格率最低前3項目為「(買賣雙方)違約之處罰」合格率僅4.55%、「建材設備及其廠牌、規格」及「貸款約定」合格率各9.09%,皆已要求建商限期改正至100%合格始予備查。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去年買賣移轉量衰退 繼承贈與量增2023/02/02發佈
▲全年建物買賣移轉31.8萬棟,跌破32萬棟,且創近3年以來新低。(圖/NOWnews資料照片)

 



[NOWnews今日新聞]官方全國移轉數據完整出爐,2022全年建物買賣移轉31.8萬棟,跌破32萬棟,且創近3年以來新低;相較於買賣交易出現明顯衰退,建物繼承及贈與登記卻較前一年度成長。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房市出現先盛後衰,下半年移轉比起上半年減少了14%,近半年的市況比全年呈現的數字還要清淡。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指出,2022年房價已經見高,不過交易量已經跟不上,一手市場的預售揭露數量衰退,整體的買賣移轉棟數也減少,反映房價高檔市場追價動能不足,加上資金行情退場、房貸連續升息與政策打擊炒房等因素下,房市已經進入盤整期。



統計顯示,2022年全年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為31.8萬棟,年減9%,移轉棟數創下近3年來新低,全年建物繼承移轉登記則達7萬棟,首見突破7萬棟並創下歷史新高,繼承移轉登記增加主要與人口老化有關,2022年全年贈與移轉則達到5萬棟,贈與數量則寫下7年新高,雖然市場買賣衰退,但贈與和繼承反而雙雙增加,顯示「送的比買的」還熱絡。



曾敬德表示,2022年是近6年首度移轉棟數呈現衰退走勢,房價創下歷史新高同時,但交易量卻已經減弱,加上整體環境對於房市支撐力道減退,台股資金行情消退、利率升到接近2%,近期經濟表現疲弱、通膨預期降溫、政策打擊炒房等因素匯聚之下,民眾對於未來房價看法已漸趨保守,自用當道仍會是2023年的房市主軸。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房奴」月領房貸補貼 符合4條件免申請就入帳2023/02/02發佈

連續升息房貸族超苦,四大條件符合免申請「房貸補貼」直接入帳。(示意圖/資料照)



台灣房價高、央行連續4次升息,讓房貸族苦不堪言。內政部祭出「房貸補貼」,符合條件者每個月可以領到約3000到4000元,為期一年、免申請直接入帳,預計約有30到40萬人可以受惠。房市達人「賣厝阿明」也歸納6大重點,申請補貼條件一次看。



為了減輕房貸族負擔,政府局定利用超徵稅收中的1000億元啟動第一波的「加強經濟及社會韌性方案」,在春節後提供一年房貸補貼。「賣厝阿明」在臉書粉絲專頁「賣厝阿明 知識+」列出房貸補貼4條件:



一、只有一戶貸款中的自用住宅



二、家戶所得在家庭平均所得一定分位數下



三、貸款餘額在一定金額以上



四、房屋價值不能太高(排富條款)



 



符合4條件可領房貸補貼,免申請直接入帳。(圖/翻攝自賣厝阿明 知識+臉書)



「賣厝阿明」進一步解釋,房貸補貼並沒有限制是否為首購,補貼對象以「一戶自用住宅」為主,並不是有貸款的家庭都會發。假如單身或是夫妻名下只有一戶住宅,只要其他條件有符合,金管會就會列入補貼名冊中。但貸款餘額會訂上限、下限,餘額較低,或房貸餘額過高者不會補貼,有能力購買豪宅也不予補貼。他補充,本次補貼對象僅限現有貸款戶,不包括公告後新貸戶,預計4、5月公告。



另外,房貸補貼的家庭平均所得會依照主計處每年公佈的家庭所得為主,跟社會住宅申請的標準一樣。目前以平均所得「50分位以下」優先補貼,大約會有 40 萬人領到這次的補貼,有可能放寬到60分位或70分位家庭。以2021 年家庭平均每戶年所得的 50 分位數統計資料為例,台北市 167 萬元、新北市 132 萬元、桃園市 132 萬元、台中市 123 萬元、台南市 102 萬元、高雄市 113 萬元、其餘縣市則為 99 萬元。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6年來首衰退!去年移轉棟數跌破32萬 專家曝房市趨勢2023/02/02發佈

2022年全國買賣移轉量失守32萬防線。(示意圖/TVBS資料畫面)官方全國移轉數據完整出爐,去(2022)年全國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失守32萬棟防線。內政統計月報最新資料顯示,2022年全國買賣移轉量約31.8萬棟,較前年減少約3萬棟,相當於蒸發了台北市一整年的量能,導致買賣移轉年減8.6%,成為近6年首度衰退的一年。值得留意的是,2022年房市出現先盛後衰,下半年移轉比起上半年減少了14%,近半年的市況比全年呈現的數字還要清淡。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表示,去年房市景氣「上下半年兩樣情」,本來上半年還維持往年的成長勁道,但隨央行升息、兩岸緊張、股匯震盪、地方大選,以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等政經變因堆疊,2022下半年房市氣氛由多轉空,也讓全年的買賣移轉棟數開高走低,跌破32萬棟關口,寫下近3年來新低量。



 



張旭嵐指出,由於新年的經濟情勢混沌,加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過關後,助長市場的觀望心態,因此2023年全國的買賣移轉量,預料會持續量縮,且不排除將面臨力保30萬棟的壓力。



 



 



 



扣除量能低於千棟的離島縣市後,主要交易熱區的本島縣市,大致呈現「都會衰退、蛋白微增」的態勢,其中又以新竹市量縮最明顯,年減32.8%,基隆市則異軍突起年增18%。



 



2022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圖/台灣房屋提供)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去年全台七大都會區僅台中保持些微正成長,其他都會量能均衰退,主要是在政經衝擊下,都會區的投資買盤退卻,加上都會區房價水位高,升息又進一步限縮自住客的購屋選擇,使剛性客群從都會區外移到蛋白區購屋,造成都會區與蛋白區買賣移轉量的此消彼漲。



 



 



 



陳定中並分析,能從都會區吸納買盤的蛋白區,除了本身具有低價優勢外,還有建設話題帶動,比如基隆就有基隆捷運的建設遠景可期,區域房市能見度因而提升;另外像年增9.1%的屏東縣,也有高鐵延伸、南科屏東園區等公建推動,所以具備「低價」與「利多」雙重誘因的蛋白區段,可說是往後房市的中堅份子。



去年房價見高,但交易量跟不上。(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則表示,2022年房價已經見高,不過交易量已經跟不上,一手市場的預售揭露數量衰退,整體的買賣移轉棟數也減少,反映房價高檔市場追價動能不足,加上資金行情退場、房貸連續升息與政策打擊炒房等因素下,房市已經進入盤整期,且近期經濟表現疲弱、通膨預期降溫、政策打擊炒房等因素匯聚之下,民眾對於未來房價看法已漸趨保守,自用當道仍會是2023年的房市主軸。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平均地權條例》對新北住都中心的3大影響2023/02/02發佈

近期《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業界普遍擔心對往後推動都更危老會產生影響,新北住都中心董事長兼執行長陳純敬認為,法令的推動,對於相關產業一定會有影響,只是程度大小的問題,對於新北住都中心進行的都更危老「影響有限」,對於一般開發商的影響「仍待觀察」。


▲新北住都中心董事長兼執行長陳純敬認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對新北住都中心推動都更影響層面可以從3個角度分析

▲新北住都中心董事長兼執行長陳純敬認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對新北住都中心推動都更影響層面可以從3個角度分析

陳純敬指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對新北住都中心推動都更影響層面可以從3個角度分析:

(一)更新前期整合:新北住都中心招商徵求出資人、實施者或協助更新會案件,由新北住都中心進行整合或協助調查都更意願,所以無坊間由中人整合購買後,交由建商後續進行開發,而受此次修法管制私法人移轉的情況。另外,新北住都中心為公法人不受此次修法管制私法人取得及移轉之限制,亦得購置房地進行整合。

(二)更新後銷售:新北住都中心協助更新會(實施者)代墊資金並加計利息回收資金,或協助地主成立更新會及全案管理收取費用,或公開徵求出資人、實施者均屬收取利息或費用方式輔導推動更新,無涉及取得更新後房地及銷售,因此暫無影響。

(三)潛在廠商參與中心都更意願:1.出資人都更後分房地及再出售:更新後出資人依共同負擔取得折價抵付的房地,依內政部規劃子法發布範圍,不受私法人5年管制移轉的限制。2.建商參與中心公辦都更,中心已先行整合風險相對可控制,且建商無須備具購地貸款等優點,雖建商分回房地受未來房價下跌或延長銷售期等不利因素,預料建商仍願參與都更。尤其上市櫃公司具推案壓力,朝向公辦都更可能性增大。3.中小型建商參與小規模的更新會辦理都市更新案件,則恐因由更新會銷售更新後房地,倘銷售不佳仍可能有無法償還興建費用等違約風險,因此相關續建機制(例如辦理土地信託等)相形重要。



陳純敬認為,《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通過,對房地產業的影響可以從3個面向觀察:

(一)更新案雖不若一般開發案須大量購地,但建商/開發商以購進不同意戶為整合手段之一,且容易盤售給其他法人或關係企業,管制私法人購買住宅、管制私法人取得住宅並限制其移轉,恐影響都更整合靈活度,未來可能出現大量建商內部人頭購置更新區內住宅進行整合。



(二)一般開發案

1.「限制預售屋換約轉售」,預售市場預期將縮減1~3成,影響建商預售時,可自民眾取得購地、興建資金。

2.興建完成後,房地銷售去化亦因升息、限制自然人第2戶貸款成數及寬限期等,民眾買氣限縮,影響建商完工銷售資金回收。

3.央行信用管制建商「餘屋銷售貸款」,影響建商興建、開發金周轉,進而影響購地、興建意願,中小型建商更吃緊。



(三)開發案類型可能轉向公辦都更、接受委建、銷售成屋、地上權或使用權住宅,因購地成本低而增加案量。另,打住不打商,未來將朝向商用不動產、產業用地等投資。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史上最冷!高雄1月買賣移轉創近59個月新低2023/02/02發佈

台南、高雄2023年1月買賣移轉棟數出爐!南二都新春不報喜,皆呈年月雙減!1月高雄買賣移轉棟數為1,971棟,月減28.6%,年減48.7%,創下高雄近59個月新低,也是繼2019年2月的1977棟後,時隔4年單月再度跌破2千棟,並成為首度低於2千棟的1月份,堪稱史上最冷1月!台南1月買賣移轉棟數為1,279棟,月減26.9%,年減42.8%,創下近47個月新低,也是2016房地合一1.0上路後,近7年最冷的1月。


▲冷氣團襲捲!南二都1月買賣移轉棟數年月雙減!史上最冷!高雄1月買賣移轉跌破2千棟,高雄三民蟬聯寶座 台南安平區居冠!

▲冷氣團襲捲!南二都1月買賣移轉棟數年月雙減!史上最冷!高雄1月買賣移轉跌破2千棟,高雄三民蟬聯寶座 台南安平區居冠!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經理李家妮表示,1月份適逢元旦連假及長達10天的春節假期,受工作天減少,相對影響移轉量縮減,不過比起2022年2月同樣適逢春節,高雄仍保有破2千棟的移轉量,可見受央行4度升息、及平均地權條例修法過關干擾,逐漸冷卻的南二都房市,仍不敵冷氣團持續侵襲,不過部分具公建利多的商圈,剛性買氣仍有撐,邁入新的一年,受經濟景氣、房市政策等變因干擾,南部房市未來走向仍待觀察。



觀察1月高雄買賣移轉棟數前3大行政區,三民區以387棟蟬聯寶座,月增14.8%、年減43.7%,仁武區爆黑馬以213棟居次,月增10.4%,年增31.5%,為1月前3名中唯一年月雙增的區域,苓雅區以198棟位居第三,月減36.9%、年減40.7%。



至於台南地區,1月買賣移轉棟數前三大行政區,由安平區以247棟居冠,月增29.3%、年增59.4%,為前三名中唯一年月雙增的區域,其次為永康區,以165棟居次,月減48.4%,年減53.5%,安南區以141棟位居第三,月減30.5%,年減25.8%。



台灣房屋九份子加盟店店東林志豪表示,農曆年前夕是傳統旺季,不過1月受平均地權條例拍板定案,確實讓市場冷上加冷,尤其預售市場影響最甚,台南地區近期不少預售接待中心幾乎門可羅雀;雖然打炒房政策對自住客群影響不大,但其實多數民眾對政策內容並非全盤了解,購屋心態受影響,觀望氛圍依舊濃厚,林志豪認為,目前市場處於利空盤整,反而有利於與賣方議價,對自住客群來說,是有利進場的好時機,而近期也開始有資深投資買盤從預售轉至成屋市場,抱持長期持有概念,針對就業客群,鎖定透天、大樓等收租物件,成為市場另一波暖流。



1月高雄仁武區受大樓新案「可麗都」交屋助攻,表現異軍突起,台灣房屋亞洲新灣區加盟店店東劉宜昀表示,以高雄地區來說,近期買方雖減少,但買氣仍在,門市從大年初三開始仍天天帶看,特別的是,目前有賞屋意願的購屋族,多為自住剛性需求的鐵買方,只要條件合適的物件仍受購屋族青睞,而且相比2022年上半年,部分屋主價格出現鬆動,因此只要買方願意積極出價,就有機會成交入手。


▲2023年南二都1月買賣移轉量(行政區前三)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561563最後頁
共5793筆/共580頁
聯絡資訊
公司圖片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60號
電話:07-3964915
07-3964915客服電話
傳真:07-3964921
網站QR Code
http://www.高雄廠房買賣租售.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374,245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高雄建地,高雄建地出售,高雄建地買賣-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