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建地,高雄建地出售,高雄建地買賣

目前位置:
  1. 首頁
  2. 不動產知識

高雄建地,高雄建地買賣,高雄建地出售.買高雄可以分割臨路建地出售資訊.找便宜的投資高雄建地,買高雄市建地.找高雄建地實價登錄行情,高雄買建地,請指定高雄建地網站-www.高雄廠房買賣租售.tw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第1頁584
共5844筆/共585頁
私法人購屋許可制業界大反彈 王光祥:整合20年都更案陷進退兩難2023/01/08發佈
王光祥(中)舉正義國宅都更案為例,說明私法人購屋許可制的不合理之處。(左:王雅麟、右:于俊明)

《平均地權條例》修正草案箭在弦上,但「私法人購屋許可制」在產業界引起大反彈!中華民國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名譽理事長暨三圓建設前董事長王光祥今(7日)攜手全聯會常務理事暨三圓建設董事長王雅麟、全聯會祕書長于俊明共同召開記者會為產業發聲。



全聯會以三圓建設歷經30年整合的北市東區「正義國宅」都更案為例,原實施者為龍麟建設,後20年由三圓出資接手,現全案已興建為「台北之星Daimond Tower」豪宅案,原兩造規劃以買賣方式分屋。



「一旦修法通過,私法人購屋許可制上路後,龍麟建設過戶房子給三圓建設須經內政部許可,就算內政部許可過戶,也有一條私法人取得房屋5年內不得轉售規定,等於三圓要5年後才能銷售,中間還面臨囤房稅。」于俊明說。



于俊明說明,正義大樓都更案僅是冰山一角,此次政策形成過程沒跟業界對話,就連公聽會也一場未辦,「好歹也讓我們狗吠一下火車,政府說此法不妨礙都更危老案,業界深深不以為然,這會讓耕耘20年的都更案,陷入進退兩難局面。」



王光祥則表示,都更案整合曠日廢時,當初政府為防堵私法人炒房,已經在房地合一稅2.0上路時填補漏洞,現況是私法人所繳稅金已高過自然人,私法人跟炒房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們是非常相信政府,但也不能太粗糙立法,應該精準將炒房者抓出來,對準民間真正應該課稅的對象,讓社會商業行為更穩定。」



「每年私法人購屋達1.5萬戶,以平均上班日換算,等於內政部每天要審查70多筆申請許可案,商業活動一旦不確定增加,都會增加交易成本,若有心人士找人頭鑽漏洞,對於正派經營及上市公司來說,整合上都會受到非常嚴重傷害。」王光祥補充說明。



王雅麟也補充,私法人不只是建商,也擴及學校、醫院、壽險公司,就算修法後設定日出條款不溯及既往,但正義國宅案僅是冰山一角,國家法治應更為周全。「希望政府盡快興建社宅,讓年輕人都有房子住,把氣出在建商身上最簡單,但問題也不會解決。」他說明。



全聯會強調,針對此次修法,政府目的是要打炒房,但將私法人列為打擊對象是打錯人,後遺症很多,如私法人購屋許可制就會將打趴都更案外,呼籲能取消私法人購屋許可制;另外關於炒房認定,也令業界不知道紅線在哪,一個承辦員就能認定炒作行為,且最高罰款5,000萬元,已涉及人權問題;最後,檢舉制度也應回歸法務部的吹哨人專法。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12月住展風向球 綠燈中藏危機2023/01/08發佈

縣市長選舉落幕後,房市指標案回來了、預售屋推案量在2022年12月重回千億大關,使得代表北台灣預售屋市場溫度的「住展風向球」,單月重返綠燈,為近五個月最高點;不過,打炒房修法在即,房市前有埋伏、後有追兵,市場專家憂心,現在買氣觀望,恐消化不予激增的龐大供給量。



今(7)日出爐的住展房市風向球顯示,2022年12月分數為46.8分,月增5.3分,對應燈號重回綠燈。風向球六大指標中,呈「四升、二平」,其中預售推案量、新成屋戶數、來客組數、成交組數分數上揚,待售建案個數、議價率分數持平。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市場買氣低迷下,新北市、桃園重劃區相繼出現指標新案開價「以退為進」,銷售前期主推價位相對平實的戶別,以吸引想撿便宜的客戶上門,取得優於區域平均的人氣與買氣;此舉將影響當地成交行情,衝擊周邊建案銷況,使高價建案進退兩難。



調查顯示,去年底縣市長選舉落幕後,房市新案也紛紛出籠,12月預售屋推案量近1,300億元,月增四成多、逾400億元。



新成屋供給也有增加,單月釋出戶數約150戶。



至於來客量,指標案平均每周約18.8組,月增1.5組,增幅約8.67%。



另外成交量方面,指標案平均每周約2.2戶,月成長超過一倍。



不過成采錡分析,平均來客組數、成交組數上揚,為部分剛公開指標個案表現較佳所致,不代表整體市場買氣回溫。目前業者多嚴陣以待,因當前市場的買氣水準,不足以消化如此龐大的供給量;此外,有些已銷售一段時間的待售案,其代銷公司在價格上,必須同時對建商交代、也要顧及已購客的感受,兩大包袱牽制下,很難在價格上讓步,使銷況陷入瓶頸。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預售屋推案量去年12月重回千億大關 北台灣近5個月最高點2023/01/08發佈

縣市長選舉落幕後,房市指標案回來了、預售屋推案量在2022年12月重回千億大關,使得代表北台灣預售屋市場溫度的「住展風向球」,單月重返綠燈,為近五個月最高點;不過,打炒房修法在即,房市前有埋伏、後有追兵,市場專家憂心,現在買氣觀望,恐消化不予激增的龐大供給量。


(圖/業者提供)

今(7)日出爐的住展房市風向球顯示,2022年12月分數為46.8分,月增5.3分,對應燈號重回綠燈。風向球六大指標中,呈「四升、二平」,其中預售推案量、新成屋戶數、來客組數、成交組數分數上揚,待售建案個數、議價率分數持平。



住展雜誌企研室經理成采錡表示,市場買氣低迷下,新北市、桃園重劃區相繼出現指標新案開價「以退為進」,銷售前期主推價位相對平實的戶別,以吸引想撿便宜的客戶上門,取得優於區域平均的人氣與買氣;此舉將影響當地成交行情,衝擊周邊建案銷況,使高價建案進退兩難。



調查顯示,去年底縣市長選舉落幕後,房市新案也紛紛出籠,12月預售屋推案量近1,300億元,月增四成多、逾400億元。



新成屋供給也有增加,單月釋出戶數約150戶。



至於來客量,指標案平均每周約18.8組,月增1.5組,增幅約8.67%。



另外成交量方面,指標案平均每周約2.2戶,月成長超過一倍。



不過成采錡分析,平均來客組數、成交組數上揚,為部分剛公開指標個案表現較佳所致,不代表整體市場買氣回溫。目前業者多嚴陣以待,因當前市場的買氣水準,不足以消化如此龐大的供給量;此外,有些已銷售一段時間的待售案,其代銷公司在價格上,必須同時對建商交代、也要顧及已購客的感受,兩大包袱牽制下,很難在價格上讓步,使銷況陷入瓶頸。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打炒房」拚下週三讀! 專家:房價最多下修15%2023/01/08發佈

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也就是所謂打炒房條例,下週將進行二、三讀,有專家推估今年的房價,全年修正幅度最多可達15%,不過實際問民眾,多數人還是覺得「買不下去」,而對投資客跟建商來說,衝擊更大,房市專家推估,今年的推案量可能會減少2成,且市場賣壓會加劇。



 



圖/TVBS



記者余品潔:「平均地權條例(修法草案),將在下週進行二、三讀,有專家就推估,今年或許是自住戶的進場好時機,全年的房價修正幅度,最多可達15%。」



 



民眾:「價格還是蠻高的,所以應該還會再觀望。」



 



政府祭出5重拳打炒房,包含限制預售屋,或是新建成屋換約轉售,如有炒作行為,會重罰100到5000萬,管制私人購屋,非特定條件,5年內不得轉售,預售屋解約要申報登錄,並且建立檢舉獎金制度,為房市帶來全面性衝擊。」



 



民眾:「打房不是從以前講到現在嗎,感覺房價也沒有跌到哪裡去啊。」



 



政府打炒房 是美意,但自住戶還是多持觀望態度,畢竟大環境不景氣,民眾出手 相對保守,而對投資客和建商來說,更是一片哀鴻遍野。



 



圖/TVBS



萬群地產董事長謝坤成推估,今年推案量至少減三成,都跟員工講,上一波有賺到的,現在不好做 乾脆出國休息,以前如果3個月可以賺100萬元,現在要拉長到一年。



 



華友聯開發董座陸炤廷也直言,會放慢開發速度,豪宅市場買氣,恐怕也將大減2到3成。



 



不動產情報室總監 陳炳辰:「這一波打炒房條例,可能還是比較在信心層面,有比較大的影響,他們(建商)本來是想要以拖待變,認為或許在今年上半年,有一些總體經濟上面的變數,事實上我們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看到總體經濟有明確恢復的態勢,推案量下修的幅度,可能也在2成左右。」



 



圖/TVBS



《平均地權條例》被稱為「史上最強打炒房」,消基會7日也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扛起壓力,不要受到業者、投資者壓力,盡速三讀通過此修法案,落實居住正義。







【資料來源:YAHOO!奇摩 房地產新聞】







 

第1頁584
共5844筆/共585頁
聯絡資訊
公司圖片
地址:高雄市三民區九如一路60號
電話:07-3964915
07-3964915客服電話
傳真:07-3964921
網站QR Code
http://www.高雄廠房買賣租售.tw-Web-QR-Code
網站資訊
瀏覽人數:392,617
房仲登入:登入
免責聲明:House-Info房屋網平台系統為租用式開放房屋買賣網站建置平台,僅提供會員查詢-高雄建地,高雄建地出售,高雄建地買賣-等房屋資訊參考,並不涉入任何諮詢、交易。 物件(服務)聯絡人公佈的資訊、文字、照片、圖形、產權、廣告內容、或其他資料若有不實或違法情事,或與客戶聯絡交易過程中若衍生民事或刑事等法律問題,皆與House-Info房屋網站無關,所有商標、文章、名稱等版權,皆歸屬原著作者所有!